为更充分反映民意,市人大常委会将推迟《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(草案修改意见稿)》三审,继续向市民征集意见
此前,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《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(草案修改建议稿)》(以下简称《草案》),向社会征集意见。昨日,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获悉,目前已收到市民电子邮件、来信、来电240多人次,是近期成都市地方立法收到意见、建议最多的一次。为了让《草案》充分反映民意,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推迟《草案》三审,继续向市民征集意见,并将在整理好意见、建议后,召开一次立法听证会,广泛听取民间声音。
你对犬只限养令有何意见?请将你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到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,或发送电子邮件到srdfgw@163.com。
-关于养犬办证
市民基本都赞成
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称,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就《草案》向社会征集意见,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参与,不管是养狗的人还是不养狗的,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。提建议的有年逾八旬的退休教授,也有身处英国的留学生,有些市民甚至连续几次寄来意见建议。用法规对养狗进行规范,在这点上大家基本上已达成共识,大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犬只限养、狗吠扰民管理以及遛狗区域等方面。
"养狗要登记办证,提交意见的市民基本都持赞成意见,只是希望办理程序尽可能简便一些。"该负责人透露,也有外地来蓉人士建议,应该允许外地人用暂住证进行犬只登记。
-关于犬只管理费
市民建议:金额应视品种而定
如何收取犬只管理费?不少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一位市民提出,应该按照犬只的品种、价值进行有偿登记。比如500元以下的宠物狗和500元以上的大型犬,在收费上就应该有所区分。此外,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养狗,在收费上也应该有所区别。也有市民建议,养狗人应和管理部门签订养狗协议,交纳管理费和卫生费、承诺养狗应尽的义务后,才能发放证件,允许其养狗。
也有市民建议,在日常犬只管理上,必须明确监管主体,公共场所,应由城管人员监管,公共道路等区域,由交警监管,住宅区等,则应由街道办或社区监管。
-关于狗狗扰民
市民建议:电梯公寓禁止养狗
此前公布的《草案》规定,限养区内,养犬户每户限养犬只一只,禁止饲养烈性犬只。对于"限养令",市民争议不少。一些市民认为每户只养一只狗,必须严格落实。而一位名叫李静的市民提出,有些家庭养的狗属于温顺的小型犬,而且狗养的时间久了会有感情。如果一户只能养一只,那多出的狗如何处理?这有可能导致流浪犬的增多,建议扩大为一户两只。而另有市民提出,电梯公寓内经常有狗在电梯内大小便,为居民带来困扰,最好电梯公寓里能禁止养狗。
烈性犬如何认定?有市民提议,可以制作狗牌牌,在上面标注危险、一般危险、无危险等字样,尽到提醒义务,防止狗狗伤人。
-关于遛狗场所
市民建议:每个区建个宠物乐园
公布的《草案》对于遛狗明确规定了区域限制,党政机关、社会团体、敬老院、幼儿园、教学、卫生、科研等单位,影剧院、博物馆、展览馆、图书馆、歌舞厅、体育馆、游乐场、候车厅、候机室等公共场所;文物保护单位、宗教活动场所,限养区内的交通干道、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,有禁止携带犬只进入标识的场所,都禁止携带犬只进入,但盲人携带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携带扶助犬的除外。因此,不少市民提议,为了维持城市环境,也为了保证狗的"活动权",能不能仿效国外和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做法,在每个区设立一个宠物乐园,实行收费,让狗有个专门的活动空间。
此外,可以在若干区域划定一个地方,成立管理公司,集中对一些主人无法照看的狗进行圈养,杜绝犬只扰民现象发生。
-关于狗狗身份
市民建议:挂个项圈,留下主人电话
此外,还有市民建议,为狗狗植入电子芯片以确认狗狗身份的做法有些滞后,如果狗狗丢失,还必须要送到派出所才能查到狗狗的身份,很麻烦。不如为狗狗制作统一的项圈,在项圈上留下家庭门牌号以及主人姓名、电话等,方便走失狗狗尽快回家。 记者 赵倩 实习生 李凌静
相关链接 | |